家庭是由爱而生:《有爱就是一家人》倾听孩子的声音,看见“家”的无限可能性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拥有某些人极度渴望的东西,是何其幸运又幸福的事。当大多数的人还因鸡毛蒜皮小事与家人闹得不可开交时,有些人为了能组建自己的家庭而奋力争斗着。

“父亲、母亲,以及与其血缘相系的孩子”是标准模式的传统家庭,而随着时代的推移,有愈来愈多不同于标配的多元家庭形态,但这些家庭却还是被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被偏见否定他们的存在。

长年投入研究新型态家庭及其小孩的剑桥大学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苏珊.葛伦伯克(Susan Golombok)将研究成果写成《有爱就是一家人》一书,分享动人的非典型成家实例,让人不再陷于在主流家庭价值框架之中。

一场对新型态家庭的理解革命

家庭是由爱而生:《有爱就是一家人》倾听孩子的声音,看见“家”的无限可能性 新学堂 图1张

苏珊的研究起点源自她读到的一篇报道指出,相较于异性恋母亲,同性恋母亲几乎是无一例外地会在争夺孩子监护权时败诉。在一九七○年代,法官大多囿于成见,认定小孩的成长环境若是愈偏离传统家庭结构,对其的心理产生伤害的风险也愈大,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延伸阅读:同志共同收养通过!同家会黎璿萍谈同志家庭:“社工不用再叫伴侣离婚!”〉

这样无根据地声称多元家庭会伤害孩子的说法,让苏珊投入新型态家庭这个研究领域寻找答案。她四十多年来走访了同志家庭、自主性单亲父母、捐赠受孕父母、亲职协作、跨性别父母、代孕者和捐赠者,并长期关注访谈他们的孩子,看孩子们是否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与传统家庭无异?而研究结果也一一打破那些对新型态家庭的种种质疑。〈延伸阅读:同志和你想得不一样?精选 4 个同志议题 Podcast,了解你所不知道的 LGBTQIAPK〉

有“爱”就是孩子最好的家

家庭是由爱而生:《有爱就是一家人》倾听孩子的声音,看见“家”的无限可能性 新学堂 图2张

其实不管型态怎样改变,家庭的机能始终不变,如同书中某个案例所提到的:“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构成家庭的基石是爱,而不是血缘。为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就算家庭内的关系再好,若是自己的家庭不被外界所接受,没有在社会群体中找到归属感,也是会让孩子受到很深的伤害。

每当有新的家庭型态诞生,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难题,孩子往往要面临他人的偏见,而苏珊也在书中如实传达了这些家庭所面对的真实生活与难题,而她的研究也证明了无论家庭的构成因子为何,重要的是它如何运作,家人之间是否有用心经营并拥有良好品质,还有周遭环境所抱持的态度。〈延伸阅读:无关性倾向,爱人的本质皆相通!同志作家陈雪历经 30 多年找寻爱人的自愈力〉

 

《有爱就是一家人》不只是苏珊的研究成果展示,更是承载各类型非传统家庭故事的写实纪录片,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克服万难组成家庭的过程,也推翻了深植世人脑中的陈腐偏见。苏珊的这段旅程也带来了“家”的无限可能性,人们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形式,同样地,每个人也要尊重和试着接纳与己不同的家庭模样。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