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忧郁症家人的情绪,接受前先厘清自我界线,以免陷入“卡普曼戏剧三角”

B 是一个 20 几岁刚出社会的女生,她是家中的长女,母亲似乎有忧郁症,却不愿意去就诊,而每次有情绪都会往她身上丢,B 对此很困扰,但其他家人也不想管,就期待 B 去负责接住妈妈的情绪。

抓住自己的界线,避免陷入卡普曼戏剧三角

B 的情况,在中国台湾的社会其实很常见,家中有人心理上生病了,其他人都希望由一个能处理的人来处理,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

负责处理的人,往往会陷入卡普曼戏剧三角里面的拯救者的位置,而妈妈则是扮演迫害者的角色,其他家人则是受害者的角色。

面对忧郁症家人的情绪,接受前先厘清自我界线,以免陷入“卡普曼戏剧三角” 愈心灵 图1张

B 如果希望妈妈不要把所有情绪丢到她的身上,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扮演拯救者的位置,并且避免自己持续扮演拯救者。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B 需要拉开自己的界线,告诉妈妈说“我只能帮你到什么程度,剩下的希望你能寻求专业的协助”。B 也可以同时让妈妈知道“我是在乎你的情绪的,但我没有专业能力来解决你的困扰”。

跳脱卡普曼戏剧三角,寻求其他家人协助

面对忧郁症家人的情绪,接受前先厘清自我界线,以免陷入“卡普曼戏剧三角” 愈心灵 图2张

如果我是 B 的话,我也会把其他家人拉离受害者的角色。B 的家人可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妈妈是迫害者,老是喜欢把情绪往他们身上丢。

B 的家人必须要认知到,自己也不是受害者,妈妈也不是迫害者,妈妈只是生病了而已,必须要寻求专业的协助。

他们可以试着联合起来一起带妈妈去看医生,或是寻求家族治疗的协助,全家人一起去看家族治疗,由治疗师协调,让妈妈不再觉得自己是个迫害者而感到自责与生气。

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家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时候,比较不会感觉到被孤立、被排挤,也比较不会感觉到都是自己的错或自己的问题,脱离这个角色的妈妈,得到家人的支持之下,比较不会认为自己被孤立,进而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课题。

要让妈妈脱离迫害者的角色,这整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家人们对于意识到自己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也是自己塑造出来的之后,比较有机会脱离这样的循环。

面对忧郁症家人的情绪,接受前先厘清自我界线,以免陷入“卡普曼戏剧三角” 愈心灵 图3张

卡普曼戏剧三角讲求的是,一个家庭里面没有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所有人都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互相协助与支持。因此,家人们若能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对于 B 脱离这样循环,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对 B 来说,让家人认知到他们自身认定自己处于受害者的位置,并从而脱离受害者的角色,也是打破卡普曼戏剧三角的重要一环。

 

◆延伸阅读:家人间也会有人际关系问题!长时间相处难免有摩擦,调整 4 要点让家人感情更好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