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你就懂!妇女身心医学权威李旻珊:“别被世俗绑架,付出前先关照自我、核对需求。”
▼
“当了妈妈以后才知道”,这句话背后可能接上某个情境、某个事件、某个转折,但无论是哪种型态,势必皆与辛苦、忙碌、困难等形容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恰逢五月份刚结束,女神网团队延伸母亲角色议题,邀请专攻妇女身心医学的捷思身心医学诊所院长李旻珊,和我们探讨关于此身分的诠释,由内而外一一解析无私下的真实样貌,不管对应自己的妈妈,甚至本身就是妈妈,或许可从不一样的角度,重新看待定义。
比男性更压缩的三明治:天生背负的压力
在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大宗的华人社会,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女性背负着许多枷锁。李旻珊医师举例,即便传统上讲“男主外、女主内”,但这个世代的要求除了希望女性照顾好家庭、负责教养责任,同时又要她们独立自主、外出工作帮忙分摊家计,倘若上面又有长辈,便形成上对老、下对小的压力,使女性被赋予的责任,比男性高上许多。
就像大家常说的“三明治世代”,女性的角色又显得更紧张、更压缩。另一方面,若女性较特立独行、想活出自我、勇敢表现自己时,还是会有很多来自上一代的声音给予批评,似乎没有走上大众所期待的那条路,就势必得承受那些无止尽的负评浪潮,压力也很难有释放的一天。〈延伸阅读:拒绝天天活在标准里,作家叶扬写下那些励志“好妈妈文章”未曾提及的心事:“我就是爱得俗气且全面的女人”〉
“好”的意义百百种,付出前先核对避免受伤
然而,正因为这些外在的期待,使不少妈妈在无形中困在“好”的框架里面。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媳妇……担心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对,时间久了不仅劳神伤心,也可能影响与家人间的关系。
“因此,我会建议要多沟通,核对家人的需求。”李旻珊医师指出,以母爱而言,本来就是一个无私的身分,建议女性们当有类似想法出现时,不妨先问问自己:“什么叫做好?”如果要相比,可能永远都比不完,自己认定的好多半也与其他人不一样。
另外,李旻珊医师也分享英国心理学家 Winnicott 提出的 Good enough mother(够好的妈妈)理论,没有人能一直保持 100 分,要求完美主义不仅会减少进步的空间,对关系越想掌控,便越容易适得其反。〈延伸阅读:“所有烦心事都忘了吧!回来了就好好休息。”《有母亲等待的故乡》修补自身脆弱的乡愁之旅〉
当一个陪伴的倾听者,而非尖锐的控制者
当然,想保护孩子是身为母亲的天性,所以自然会为他们排除种种风险,减少吃亏、受伤的机会。如此一来,不只妈妈会时时处于紧绷状态,孩子在饱受压抑的环境下成长,也容易产生负面的人格发展;李旻珊医师建议,当孩子或另一半反应付出太多时,不妨先往源头探究,观察原生家庭教育,抑或是对依附关系的想像,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师协助,进而平衡改善。
那么,父母亲该如何适时与孩子沟通呢?李旻珊医师建议,由于科技资讯的发达,现在的小孩可透过很多管道获取知识,身为家长应站在倾听、陪伴的角度,试图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千万不要要求小孩照自己的方法做,宁可放手给予尝试,增加自我成长的机会。〈延伸阅读:母亲节应景电影推荐!4 部暖心动人的温馨电影,看见关于母爱的真实样貌〉
而一个家庭的组成,首要关系还是来自夫妻双方。李旻珊医师说明,良好的伴侣关系也是健康家庭关系的主要原则,如门诊中常见的状况是妻子当了妈妈后,将所有重心摆在孩子身上,却忘了经营与另一半之间的关系,当先生觉得地位被取代后,就会有其他衍生的问题发生。
最后,李旻珊医师呼吁,不管是妈妈、妻子、女儿、媳妇,女性在多重的角色中都要先爱自己,唯有如此其他人才会爱你,在家庭里面才能获得平衡,发展相处舒适、得宜的互动关系。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