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先食 or 美食先决? 3 个角度带你重新审视我们与食物的永续关系

你也是习惯相机先食的人吗?在点餐的当下,第一念头不是自己想吃,而是什么东西拍起来好看吗?

自从社群媒体开始盛行,大众对于“美食”认知除了好看外,也要好拍才行!也有越来越多人为了追求社群页面的好看,而点了一整桌根本吃不完的食物。或许是时候来回过头审思我们与食物的关系,找回食物最本质的美味。本篇将透过 3 个角度与你分享:

1. 种类多元什么都有的 Buffet

相机先食 or 美食先决? 3 个角度带你重新审视我们与食物的永续关系 新学堂 图1张

中国台湾人特别喜欢吃 Buffet,各式各样的吃到饱与自助式餐厅随处可见。拥有选择不完的饮食选项的 Buffet 固然是一种多元的享受,但在用餐当下我们却经常因为高估自己的胃口,而不小心承装过多的食物;店家也为了让顾客有丰富划算的感受,准备了大量的餐点,最后在餐期结束过后全进了厨余桶。

且过多的食物也会让人们的关注力从品尝“眼前”的食物,到为了划算而尽可能拿取“餐台”上的餐点,不仅造成食物浪费,也使人无法真正的享受。不妨仔细想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食物吗?〈延伸阅读:饮控也可以偷懒不下厨!4 间“台北健康餐厅”推荐,轻松减脂不无聊〉

2. 好看重于好吃的社群打卡现象

相机先食 or 美食先决? 3 个角度带你重新审视我们与食物的永续关系 新学堂 图2张

曾几何时,食物成为一种拍照的道具,比起食物本身的味道,我们更重视食物拍起来的外观,好不好拍、状不壮观、有多爆浆决定了这个餐点是否能登上社群版面,进而影响了是否能受欢迎。许多美食部落客也为了呈现食物的多元性,而不顾是否吃得完毕,就点了大量的餐点。

虽说美食摄影原先的立意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食店家的存在及分享食物美味,但比起疯狂追求“好拍”的虚拟饮食体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想吃什么食物、亲身品尝每一种食物的味道,而非一昧听别人所说、相信社群上的视觉效果。否则直至最终,若因为与预期有落差而没有食用完毕、进了垃圾桶,就成为一种对环境造成负担的浪费。〈延伸阅读:造访被神所眷顾“千庙之岛”,我看见峇里岛民与自然共存的永续智慧

3. 视觉效果诱人的广告/电视/电影

相机先食 or 美食先决? 3 个角度带你重新审视我们与食物的永续关系 新学堂 图3张

你是否曾想过,电视广告、影视剧集、商品包装上的诱人美食影像是怎么来的?《五星级厨余》一书的作者 Anna Lee 是一位在好莱坞工作的食物造型师,她在书中分享通常在片场看到的食物因为受限场地与器具,有些看起来“好看”但却不一定“好吃”,有些甚至能吃都不能吃,自己根本就是“食物造假师”。像是为了让松饼上留下的糖浆不要浸湿表皮变得软烂,在拍摄上会使用“喷在麂皮上的保养液”来达到“防水”的功用。

此外,有时为了拍摄效果需求与片场不确定的因素,而需要准备大量相同的食物当作“替身”,为了一个镜头准备 20 副鸭胸,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拍摄逼真的爆炸画面,在数个三层蛋糕中埋设炸药,也是司空见惯的场面。这些食物有的因为拍摄时毁损,有的因为在长时间拍摄下滋养无数细菌。在 Anna 的真实揭露下,也让人在看到美味的食物摄影之下所付出的代价为何。〈延伸阅读:西岛秀俊、内野圣阳主演。《电影版 昨日的美食》:在日常的菜色佳肴之间,串连大叔们的憨厚爱恋

相机先食 or 美食先决? 3 个角度带你重新审视我们与食物的永续关系 新学堂 图4张

在《五星级厨余》书末,Anna 提出了关于这些“五星级厨余”的解决办法,她期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联手各路食物造型师打造一间开放式的工作室,有专业的食物摄影棚与商业厨房,除了可以当作食物造型师们的备料场地外,也可以开班授课,将每周拍片剩余的可用食材作为“清冰箱”慈善建教课程,帮助有酒精、药物成瘾的社会边缘人习得一技之长重回社会,让剩食变得更有意义。

 

如果看完本篇开始产生一点省思,满推荐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行动付诸改变,让自己享用食物时更加知足珍惜,也让食物的存在更加有意义。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