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忧郁前兆有哪些?临床心理师洪培芸提出 3 论点:“面具下的你我,快乐吗?”
▼
今年 7 月,知名艺人 CoCo 李玟疑似长期受忧郁症所苦,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消息传出后,旋即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震惊与哀恸,令大众不解的是:明明总是光鲜亮丽、笑脸迎人、开朗大方的人,竟是受忧郁所困的一份子,也让“微笑忧郁”开始被越来越多人重视。
临床心理师洪培芸说,其实微笑忧郁并非是一种精神科的诊断,比较像是一种反应模式,而这个词最早是由剑桥大学学者拉姆丝(Olivia Remes)所提出,于字面上的定义便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内在却非常忧郁的人。”
可想而知,如此一般的状态若持续太久,势必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也可能一步步走向忧郁症。那么,我们能透过哪些判断,藉以确认微笑忧郁前兆,以避免后续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无限发酵呢?
微笑忧郁前兆 1:自我要求高
培芸心理师指出,微笑忧郁中有个非常鲜明的特质——完美主义。这种自我要求,会让完美变得没有尽头,即便已经 100 分了,依旧觉得能再更好、更好还可以到非常好,就算外人表示认同或赞许,都仍觉得自己不够好,认为仍有进步的空间,产生无限上纲的压力。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考特(Winnicott)曾提出“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 mother)”理论,意思是只要母亲能满足孩子生理照顾,以及建立良好的情感依附关系即可,不需要追求完美、时时战战兢兢。培芸心理师补充,试着理解自己“已经够好了”,虽然无法立即做到,但至少每个人都能藉以活得松绑一点,不再徘回于微笑忧郁之下。〈延伸阅读:你所不知的微笑忧郁|当事者与倾听者温柔对谈:跌倒后重拾爱自己的力量〉
微笑忧郁前兆 2:过度负责任
“由完美主义衍生出来的,还有过于负责的状态。”培芸心理师表示。大家可能会很意外,负责任本身应该算是种美德吧?
答案绝对是肯定的!只是,负责的背后可能藏着更大的压力,换句话说,责任感会带给我们繁忙、焦虑、不安的感受,甚至引发微笑忧郁。例如,工作做不完没办法下班,心里明明是不开心的,但面对上层只能轻轻带过,甚至是压抑,无法展露真实的情绪;想把工作做好是负责任的表现,然而底层的心情感受,是否曾经正视过呢?〈延伸阅读:愈想“好相处”,愈要小心适得其反:在人际关系中放过自己,不当凡事都好的人!〉
微笑忧郁前兆 3:不放过自己
“如果没完成这件事,我绝对不会原谅我自己!”
“谁谁谁都已经年薪 XXX 了,我怎么还在这个位置?”
培芸心理师说明,诸如此类的内心戏,时常出现在每天的自我对话中,加上社群媒体蓬勃,各种推波助澜让我们总是在追求某种无形的成就,倘若没有达成、没有跟其他人一样,就好像失去了自我价值;而这种不放过自己的表现,随时想呈现“世人所谓的好”在大家眼前,当完成不了目标,又无法显露内在的失落不满,便容易形成微笑忧郁。〈延伸阅读:完美主义并不一定是坏事:3 个做法适度缓解完美主义,享受过程充实,轻松达到目标〉
综观以上论点,不难发现内在的平衡与否,关系着我们与微笑忧郁的距离。现代人活在资讯发达的世界,在讯息量大爆炸的社会,比较容易被外在的事物蒙蔽,往往会迷失方向、摸索不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